房地产去库存

  报告原文: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住房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

  因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这是正视中国楼市分化现状的科学态度。房价重回上行通道,全国规模的地 产去库存正在启动,尽管对房价的飙升存在担忧,但刚需和改善需求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信贷政策方面还有优惠空间,税费方面,各地政府依据库存压力,也在 陆续做出适当优惠。史上最宽松购房政策区间正在到来。

  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

  报告原文: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棚户区住房改造600万套,提高棚改化安置比例。

  补砖头不如补人头,高效地分配资源和解决房地产库存一举两得。

  房地产纳入营改增

  报告原文: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012年1月1日启动试点的“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由点到面,迄今已逐步扩大到全 国范围的交通运输业、电信业、邮政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只剩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还未被纳入。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是营 业税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一年,但受经济下行、财政压力大等多方面的影响,“营改增”就未能在2015年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时间表至5月1日,对开发企 业来说,将有利于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扩大现金流。

  发挥“双创”与“互联网+”乘数效应

  报告原文: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创业、产业等投资。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聚焦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2015年实施了“中国制造2025”,推动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启动了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 目等,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今年仍将深入推进,培养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创新。创业服务业是一种相对较新的业态,通俗点说,就 是为创业者提供服务,包括创业指导、创业咨询、创业帮助等。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国家正以“双创”打造发展新引擎,其背后的创业服务业也将 因此受益,迎来发展良机。今年也将是中国的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关键年,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步伐将加快。

  经过一年实践,“双创”与“互联网+”在全国落地开花,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期待更进一步,旨在打造创业生态网络,推进创新成果转化。工业地产、商业地产等皆可借势,且可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投资和服务。

  支持服务消费

  报告原文: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服务消费。

  过去一年物业行业一直处于行业的风口,今天的报告无疑增加了风力,支持发展养老、健康、家政等等,这些都是物业服务的延伸。

  在报告中,相对于已经成形的养老健康及教育领域的明确指示和目标,正处在风口的体 育产业并没有详细展开阐述,这也与现在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阶段符合一致。目前中国社会广大群众运动热潮兴起,也有相关政策条文鼓励行业发展,但真正的体育产 业形成还远未成形,在专业人才、青少年培养和自主体育IP等多方面都刚刚起步,在体育产业初级发展阶段,机会宽广,让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参与、自由创新创业的意义更为重要。

  “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

  报告原文: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着力抓好减少燃煤排放和机动车排放。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发展“新突破”。

  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单独提出,这是今年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一大显著亮点,而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3%,更是给出了具体的目标,这充分反映出了政府要治理雾霾和水污染的决心。相比前几年偏宏观的环境治理提法,显然今年的提法更具体、更清晰、具显示出了明确的执行路径。

  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报告原文: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中央财政安排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160亿元,增长9.6%。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和异地就医结算。扩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范围,协同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药品流通等改革。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在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从人均40元提高到45元,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办医。发展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保护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2016年,政策层面将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的联动改革。相比于2015年这几个领域的单项推进,是一个较大亮点。

  在医疗改革中,公立医院的改革将继续推进,当分级诊疗试点在全国70%的地方开花时,中国各级医疗服务机构将找到各自的服务群体和回归自我,而从基层到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形式也将真正出现有序。

  2016年,在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同时,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异地结算将扩大范围。今年全国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仍在扩大,相比2015年人均财政补助380元,2016年又提高了40元,达到了420元。在这背后,是中央层面对于全国老百姓医疗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决心,且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

  在推动公立医院、医保改革的同时,医药也将协同改变以往的渠道以及价格模式。同时,在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中,社会办医也是这一系列改革中的重点,2016年仍将继续重点发力。

  在2016年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人”,当二孩政策正式成为一个任务时,中国儿科医生的紧缺现状变的更加明显,那么加强培养儿科医院、全科医生任务加剧。但算上儿科医生在内,中国所有的医生都呈现薪酬制度较低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或将在2016年破冰。

  医疗行业在2016年另一个亮点是,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国企改革

  报告原文: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

  国企改革是一项重大工程,去年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出台,国企并购重组、混改、员工持股、整体上市等多个领域都在探索,今年这“十项试点” 将从点到面全面推开,将加快探索。今年国企改革与供给侧管理去产能将有机结合,值得关注的两个关键点为股权多元化改革和清理“僵尸企业”。

  实体商业创新转型

  报告原文:鼓励线上线下互动,推动实体商业创新转型。

  实体零售的业绩增长持续放缓,但行业创新思路已经清晰,在加强互联网互动的同时, 也在加强自身线下体验和服务升级。通过互联网的力量,可以释放商贸流通市场活力,提高闲置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传统实体商业可以打破场景限制、不断优化消 费路径,提高服务水平。线上线下结合是必然之路,但结合到什么程度,如何结合仍在探索中,如线上线下会员信息打通就面临严峻的信任和商业利益保障的考验。

  用居住证制度绑定社会福利

  报告原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扩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范围。居住 证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要加快覆盖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使他们依法享有居住地义务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 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早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3个1亿人”的城镇化数量级,两年后,对城镇化居民的社会福利做出更细致的指引,强调用工作居住证完善社会福利,增加归属感和安全感,乐业之后,才会更愿意安居。

  绿色建筑建材、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报告原文: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标准和质量。

  房地产去库存惠及的上下游产业实在太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及发展钢结构建筑,指向建筑品质的同时,也对消化钢铁行业产能提出要求。但钢结构的造价较钢混高,广大开发商还得算算账。

  二手车与新能源汽车

  报告原文:活跃二手车市场,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

  2015年1-12月,全国二手车市场累计交易量941.71万辆,相比2014年微增2.32%,累计交易额5535.40亿元。目前我国二手车交易中,正常水平的跨区域流通比例约为20%左右。不过由于各地的限迁,这个比例被认为压缩,在未来还有上升的空间。

  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此前出台的《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20年要实现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利用既有停车位参与充电桩建设。发改委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也要求到2020年全面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以科学引导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容错纠错机制

  报告原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的“不作为”现象不仅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而且在不同程度上贻误了改革攻坚和事业发展的大局。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要消除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畏惧心理,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为改革创新鼓劲。

  在经济新常态下,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先例可循只能摸索前进,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区别对待,宽容失败、允许试错、有错必改,特别是要为勇于改革创新者撑腰,倡导“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