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二五的养老政策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今日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意见稿指出,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并日益呈现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高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等态势。截至2009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2.5%,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1899万,占老年人口的11.4%。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等。

  意见稿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意见稿称,要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机构为重点,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改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十二五”期间,增加日间照料床位和机构养老床位300万张,实现养老床位总数翻一番;改造30%的现有床位,使之达到建设标准。具体是:

  在居家养老层面,鼓励对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老年人洗澡、如厕、做饭、户内活动等方面提供便利。采取政府出资、社会捐赠、个人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探索研究制度性的措施,巩固家庭养老的地位。

  在社区养老层面,重点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城市社区达到基本覆盖,农村社区达到半数以上覆盖。

  在机构养老层面,重点建设社会福利院、养老院敬老院、荣军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在国家和省一级,建设若干养老示范项目。为每个县(区、市)配备一辆养老服务示范专用车。

  促进现代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加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及机构养老信息化建设,为政府采集行业信息、公众接受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支持。

  民政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6日15:5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专电(卫敏丽、周琴)近年来,民政部门把推行居家养老作为工作的重心,采取措施大力推进,使居家养老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弱到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是记者从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了解到的信息。

  据介绍,我国居家养老工作取得的进展包括:一是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实行由政府购买服务和个人购买服务相结合。对孤寡和困难老人以政府出资为主,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对其他老人则以个人出资为主,提供低偿或有偿服务。

  二是以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络为依托,实行日托照料与上门服务相结合,普通服务和包户服务相结合。许多地方尝试服务人员与老年人的结对帮扶,以“一带一”“一帮一”等形式开展包户服务。同时,通过家政和清洁等中介组织和实体公

  chenlinhan(陈琳翰) 2011-02-11 19:42:18

  司,由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洗洁、护理等服务

  三是从解决居家老人最迫切的实际困难入手,逐步拓展服务领域。许多地区立足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保障水平,将居家养老的服务内容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有效满足了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在我国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我国应当长期坚持的养老模式。

  目前,一个以保障散居“三无”老人、经济困难老人、高龄老人、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和中介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在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民政部长:以房养老探索未到制度化安排阶段 2010年12月22日17:52 CCTV

  民政部部长接受采访。

  今天我们来到民政部采访,“民政”这两个字在我看来就是和民众利益联系紧密的一个政府部门。民政部有很多项工作,它多半是和需要救助的人打交道,比如说老人,比如说困境中的人,比如说灾难中的人,都是弱势人群。因此今天在这个很冷的天气里我们站在这,心里依然是生出暖意。在我们告别“十一五”,走向“十二五”的时候,我们来这里听一听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消息。

  记者:上一次采访您是五年前了,那个时候对老龄化的到来就有一些预见,也有一些想法。现在看起来这五年有什么的变化呢?

  李立国:我们的老龄化社会来得是快,西方国家用了几十年,以至于上百年才达到的老龄化社会,我们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2010年,中国已经走过了老龄化社会的第十个年头,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12.5%,超过了10%的比例标准。根据联合国最新人口数据预测,这一数字显示的老龄化问题尚不突出。但是,从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始,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到2030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就在这样一个关口,面对老龄化的考验,我们准备好了吗?

  李立国:老龄化社会来得快,并且是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也可以称之为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这是中国老龄化问题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独特现实。在1.67亿老龄人口的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欠发达、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的现实。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中的单位福利体制逐渐解体,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如何养老,已经成为今天的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民政部,早已经开始了对解决之道的探索。

  10年年初,广州市政府提出“以房养老”的模式,对于有条件的老人,把房产抵押或出租来换取养老金,这张处方是否能解决压力重重的养老问题呢?

  记者:我们也听说有一些地方有一些探索,比如说广州的以房养老,对这个做法您怎么评价呢?

  李立国:这是社会养老服务发展中的一个探索的事情,应该说也是一个有益的事情,以房养老在发达国家和地方是群众中比较多有的现象

  记者:它适合中国的国情吗

  李立国:但对我们而言,现在还远没到制度化的安排,我们是支持探索。所以总体上看,以房养老是一些老人的选择,我们应该理解和支持。但同时,这件事情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和在实践中来研究它相关的政策问题和规范问题。

  这是一张2007年8月拍摄于广西南丹县甲木村的新闻照片,从那一个月开始,酝酿多年的农村低保制度开始实施,结束了多年来的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于很多农村困难家庭来说,是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好消息。

  记者:很多生活在农村的人,第一次接触到低保这个概念,毕竟是从无到有,从个人来说 这是件大事,从国家层面,我们怎么看农村实行低保的价值

  李立国:这是距农村税费改革后,又一个重大的惠民政策。在中国的反贫困事业上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尽管有当地生活水平的差异,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的差异,在标准和实际补助水平上有所不同,但是是提供了均等化的救助。

  在社会救助的历史上,新的低保制度不仅真正实现了城乡的均等,也更加地贴近人心。2007年,重庆市民政局对一条低保办法的修改引起社会关注,即取消低保家庭使用手机、空调等家电和饲养宠物的限制。

  记者:记得过去(有些城市)好像还有这么一个规定:假如说他生活很困难,但是他养小猫小狗这些宠物,就不能领取低保。过去曾经有这样的规矩,后来有所改变吗?

  李立国:现在看 附加条件在废除和在改变。在低保制度上,不光是保障基本生活,也是让低保对象更有尊严地生活。首先在理念上我们实行社会救助政策不是恩赐,而是低保对象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政府制定社会救助政策是对这种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障。所以在理念上跟过去有很大的转变。

  记者:我想如果有这样一个老人,他很孤独 他养这个小狗作伴,然后这样他在享受低保的时候,他就应该是心很安地来享受。

  李立国:对。

  “十一五”期间,社会救助工作的四项历史性跨越被写入了民政部的总结:救助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均等化、公正化。这几个词语,看似宏大,但它们所蕴含的新理念却正在中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里得到实施,推动着社会救助的精细变化。

  记者:从政府的层面我们出台很多举措来关照到这些困难人群,就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她一方面享受到低保,觉得这是一个好消息,可是她出门买菜买米买面的时候,她又遭遇到了物价上涨,这样她怎么办呢

  李立国:根据物价指数变动及时地制定临时价格补贴措施,最近,根据今年7月份以来的物价指数上涨情况,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及时地制定了临时价格补贴措施,使城市居民每月增加了15元。

  记者:就是说更动态

  李立国:这个我们称作是联动机制,动态调整机制或者叫做正常调整机制,那是主要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调整。

  从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开始,国人的慈善热情持续高涨,面对连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民间的非公募基金会迅速增长,甚至已经接近公募基金会的数量。作为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民政部,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新局面。

  记者:面对这么多的慈善机构,有的人也会心里没底,甚至(对机构的)公信力产生质疑。作为民政部,如何监管这些机构

  李立国:社会公信力可以说是慈善公益组织的生命力,这个公信力建立和巩固,主要是靠信息公开透明。不仅有社会组织的信息披露,而且还有政府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对社会组织的自律监督,因此出现挪用的情况是很少的,即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经发现,要严肃处理的。以后要把慈善公益组织以至所有社会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工作上升到制度化建设的高度,以利于促进社会组织公信力的提高

  2010年9月,美国富豪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来到北京,邀请中国富豪参加一场特别的慈善晚宴。晚宴上,巴菲特认为,中国的慈善组织发展速度之快,超过了想象。当时,李立国部长曾与他们就慈善问题进行了交谈。

  记者:前一段时间比尔 盖茨和巴菲特来中国,一时间慈善成为热词。您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感觉到他们带来的什么理念,对我们中国的慈善事业是有启发意义的

  李立国:我当时有两点肯定,就是肯定他们慈善资金的运作机制,肯定他们慈善资金选择项目的科学性和特有性,选择特定的群体,按照其特殊的需求,来制定资金投放的慈善公益项目,你像比尔盖茨他就选择一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项目,长期坚持做下来,如果我们也能够按照,这样的思路和选择,来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把不同的项目汇集起来,也会覆盖所有的领域,推动慈善事业的共同发展、健康发展。

  记者:我们说到民政这个词的时候,就会想到阳光,它是普照到每一个人的,包括角落里的人,不为人们注意的那些人群,那么在"十二五"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新做法新设想,让我们大家感受到阳光普照?

  李立国:"十二五"时期,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和体系,还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主要还是要在健全体系、完善制度和规范管理上下功夫。

  李立国简介:李立国 1953年出生

  1995年起历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副书记

  2003年任民政部副部长

  2010年任民政部部长

  民政部长,他们跟您谈到这个需求的时候,他们一般怎么表达,这种需求很迫切吗?

  李立国:数量较多的老年人,从生活习惯意识到支付能力,还是希望立足于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同家庭养老服务不同,它是以社会服务进家庭为标志,这是大多数老年人的主要需求,所以我们在发展养老机构的同时,要以主要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