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政府规定的老人节。中华民族有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优良社会风尚,数千年来都把敬老、爱老、养老作为传统美德世代相传。老年人不仅能在物质生活上享受优于家庭的人均生活水平,而且在精神上受到儿孙们的敬重、爱戴,享受天伦之乐。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形式多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老年人独居一处,在自己家养老,他们有一定的经济收入,身体比较健康,生活能自理,不愿和儿女同住。理由是在自己家方便、自由,喜欢在自己家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看书、聊天、串门、逛街、散步自由自在,不为“代沟”烦恼。儿女定期回家看望二老,既能享受天伦之乐,又有新鲜感。

  另一种家庭养老是老年人和儿女同住一处,尽享天伦之乐。这些老人心态豁达,人气好,含饴弄孙不怕劳累,不为“代沟”所左右,想得开,放得下,绝大多数是想帮儿女带孩子,做家务,好让他们安心工作创业绩。

  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是指老人在养老院敬老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福利院、干休所等养老机构居住养老,数量很少,仅占老年总人口的1%。据估计有10%的老年人口自愿到养老机构过集体生活。而我国公办、私立、合资的机构养老缺口较大。因此,在各个社区(城市在区、街一级,农村在乡、镇一级)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适时地扩建集中养老机构及其设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机构养老,费用较高,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只能因人而异。

  社会养老再过10年,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都将进入退休年龄,第三代的夫妇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儿女,还有双方4位老人,如果家中老人重病需要长期护理,那么即使子女有一片孝心也会力不从心。因此,社会养老势在必行,现阶段社会养老在我国有以下几种形式:

  1、社区养老这是今后理想的选择,养老专家认为,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在社区。让老人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如:开办就餐,送饭上门,打扫卫生,送医取药等全方位的服务,使老人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在养老院里的服务。在收费方面以福利为主,根据老人的生活条件适当交一定的费用。对于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则实行无偿服务,这种社区养老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养老方式。

  2、托老所养老这种养老方式适合住在社区内的老人。托老所养老,就是老人们在离家较近的社区托老所里活动自由,白天可以打牌、下棋、读书看报,晚上就各自回家。这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不少老年人都亲切的把托老所称为社区的“老年幼儿园”。

  3、货币化养老适合特困和孤寡老人。货币养老就是由相关部门拿出一定的资金,以货币卷的形式向特困老人发放,老人可以持卷到社区购买服务。从而实现居家养老。

  4、志愿者养老有些内退或退休职工,身体健康并富有爱心,志愿为养老事业服务,不要报酬,由社区养老服务管理机构分配服务对象,并累计服务工时,待这些志愿者年老需要护理时,再由社区养老机构派员免费服务。志愿者称这是“社会回报式养老”。

  还有一种是互动式异地养老。适合收入高,爱旅游的老人互动或异地养老,就是老人在一个城市的养老机构登记,然后到另一个城市的养老院里去养老,这种养老可以是旅游观光型的,也可以是医疗型的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