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老龄化的加深,使得整个社会都比较关心老年人养老这个问题。而目前,我国的养老发展已经从以前的传统养老向居家养老迈进。

        人口老龄化虽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今年依然被两会代表委员热议。这次两会,代表委员们也提交了不少有关未来养老模式的探索性建议。

  “国家应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改善社区、村镇服务设施和条件,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来自甘肃代表团的洛桑灵智多杰代表说,政府要适应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严峻形势,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养老形式要从“养儿防老”向国家、社会、家庭多方养老过渡。

  在众多建议中,呼声较高的当属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3月8日举行的“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记者会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在家里养老既是子女应尽的赡养义务,也有利于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窦玉沛称,由于我国家庭小型化,造成了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必须有社会化的服务提供支持。在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从事居家养老方面的服务,推进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建立养老服务的热线、养老服务的求助系统和救援系统。

  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这是不少代表委员的共同心声。

  对此, 窦玉沛也做出了回应,养老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匹配,基本服务与选择性服务相结合,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服务体系。

  同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明确指出: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保三项制度,这就做到了养老保险制度上的全覆盖。其次,在覆盖人群上要由少到多。制度上全覆盖了但是人群不一定全覆盖,特别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一些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最后,要解决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由低到高的问题,包括养老和医保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