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之换个活法精神好

进入老年期,失落、孤独、抑郁、苦闷会随之而来。这是老年人遇事想不开的结果。

老年人要健康长寿,需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遇烦恼能排除,遇挫折能顶住,遇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心情愉快,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1.换一种想法,人生便因此不同 古人曰: “世界皆乐,苦心自生。”意思是说人间的快乐与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是自我心理的体验。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社会调查得出结论:智商高的人比智商低的人缺少快乐,是因为总是不满足; 工作忙碌的人比轻松的人快乐得多,是因为忘却了烦恼; 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快乐多,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调节的手段。当人们对生活中的诸多不顺抱着接纳的心态,潇洒一点,宽容一点,坦然地接受,积极地应付,心情就会轻松,身体也会更健康。有时候,仅仅是换了一种想法,人生便因此而大为不同。

有的老人每天都活得很累,吃饭时老伴炒的菜淡了点,凉的半杯茶被儿女喝了,早晨锻炼时闹了一个笑话,和一起活动的老人吵了几句嘴,本来都属于 “区区小事,不足挂齿”,可有的老人就因此把自己搞得烦躁不安、郁闷不堪。这时,如果能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提醒自己这只不过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插曲,不值得把精力、时间都消耗在这上面,更不值得为了争一口气,赔上自己愉快、闲适的好心情,这样一想,心胸就开阔了。

有些老人抱怨儿女对自己不够关心,不够孝顺,没有报答自己对他们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其实,大自然中的万物生灵,无不为了后代的顺利成长而倾尽心血,乃至鞠躬尽瘁,人类也是一样。亲代对子代的抚养无不用尽最大的耐心和爱心,而子女对于父母的爱则更多是社会习得性结果,其中浸润着伦理教化的痕迹,是理性与感情的表现。同时,子女对其下一代也会承袭上一代的传统。老人如果能够这样想,即便儿女不够孝顺,也会把要求儿女回报自己的心放松一些,看淡一些,只要自己觉得无愧于子女的养育就可以了。

2.拥抱现在,学会遗忘 有的老人总是喜欢回想当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对一生所遇到的坎坷、挫折以及不幸忧忧怨怨。有的老人对自己的一生充满遗憾和悔恨,唏嘘感伤,沉湎于过去,精神萎靡而不能自拔。还有的老人对生活丧失信心,乃至自卑自贱、自暴自弃。他们没有认识到,人到老年,最重要的并不是回顾过去,伤感既往,那些不可改变的就让它过去吧。为了一些无能为力的事唏嘘不已又有什么用呢? 日本心理学家井上胜为此提出了一个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准则: “为今天而生。” 老年人既无需懊恼过去,也不心担忧未来,而是要牢牢地把握现在,过好每一个 “今天”。

生活是如此精彩,当我们用积极主动的眼光来重新看待它,就不会觉得生活枯燥无趣。只要过好每一个“今天”,老年人一样可以拥有灿烂、愉快的生活。